名家学术

清光绪二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冯文蔚书法

冯文蔚(一八一四—一八九六),字联堂,号修庵,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是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的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先后担任过河南学政、江南乡试主考官。冯家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中碑帖字画藏品极为丰盛,冯文蔚长期浸染其中,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尤其是楷书,具有豪迈雄浑、俊逸超拔的风格。冯文蔚不仅是晚清颇有名气的翰林书法家之一,而且在鉴赏碑帖字画方面也是行家。冯文蔚在翰林院供职时,家眷尚留浙江吴兴老家,公事之余,他常独自逛琉璃厂古董铺,这种反反复复的观赏,大大开阔了他日后收藏的眼界。冯文蔚酷爱收藏碑帖字画,可是他身为编修,官微俸薄,除了日常开支外,所剩银钱不多,但遇见心爱的古玩,他总是解囊购买。
冯文蔚行书作品是典型的清代翰林书风,字形结构多少会受清代碑派的影响,用笔饱满肥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雍容的雅态。冯文蔚的书法在市面上比较少,而见到如此精妙的作品又是少之又少。
冯文蔚的书法作品,纵观整体用墨,墨色的变化由浓到淡,再由淡到干。用墨浓处笔触较重,乌黑而发亮,淡墨处温润而有光泽,干墨处涩而不燥,可以说是冯文蔚与其他同时代的翰林书法家不同之处。同时代的翰林书法家强调乌、方、光的特点,看上去比较死板呆滞,没有生动的气息。在冯文蔚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似乎找不到哪里有不舒服的地方,他化去字体方正的特点,在结构上强调欹侧,呈现出左低右高之势,巧妙的回避了呆滞的馆阁体的弊端。在字体大小的排列上,也强调大小参差错落的章法,甚至拉大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从整体上来看有一些空灵的节奏感。如果仔细品读冯文蔚的书法作品,一字一句的去领会,在字里行间似乎有一种书卷气迎面扑来,这是一个书写者内身的修养之气,也是每个书家应具备的修养。

上一篇:醉美绍兴——方本幼山水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下一篇:书法讲堂||书法史(01)——先秦·秦代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