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学术

端午节话屈原,书写《渔父》虽历来有些争论,但对屈原的描绘立体

端午节话屈原,重新书写了几部作品,《渔父》历来有些争论,但对屈原的描绘非常立体。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民间节日,突出的纪念形式是赛龙舟、吃粽子。在中国,纪念伟大人物的正式节日,可能仅此一个,足见屈原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意义。所以,纪念屈原,应该突出对其意义的温故。
屈原的意义是其思想理想、人格精神。而这些主要体现在他的著述,即他创造的一种诗体——楚辞当中。为此,我重读并书写他的几部作品,以示纪念。昨晚重新书写了《渔父》。这篇作品是不是屈原所作,历来有些争论,但对屈原描绘非常的立体,因而我特别喜欢。
这是一部对话体的作品,非常生动。对屈原和渔父这两个思想、人格、主张都不同的人物的描写,没有褒贬之分,却栩栩如生,极为生动。
屈原面对人世间的种种丑恶甚至对死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体现一种宠辱皆忘、与世相遗而独立的高格调的人格力量。而渔父不否定尘世的纷纷扰扰、荒唐、丑恶,却能与世推移、与世浮沉,恬然自安,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
两个人物的两种思想主张,对于今天的我们,都很耐人寻味。
《橘颂》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他年轻时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屈原一生始终如一的追求、理想和品格,而且文笔和文风更加鲜活,明亮。每每读起,都如醍醐灌顶,甘露浸脾。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但屈原的咏物非同一般。他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沟通物我,融汇古今。句句颂橘,又句句并非颂橘。正如史家所评:“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屈原也因此被誉为,千古“咏物之祖”。
这首诗从头至尾对橘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精神进行讴歌,但又从头至尾,又是诗人对自己身处逆境,不改操守,以及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理想和人格,进行表白。诗人对橘己类同点的微妙把握以及进出得当、转换自如的境界和手笔,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特喜欢,我在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休假日,用颜体书法誊写了一遍,分享给各位。我读和写什么,都有自己的理解,因而书写时也会将有的词句颠倒。
屈原被放逐三年之后,去见太卜郑詹尹,向其问卜,请其卜居,亦即卜一下在他们那个社会中,他该怎么生存下去?其实,他也不用问,不用卜,因为他心里清清楚楚,为什么他不能生存下去。他更清楚的是,在他那个楚国,没几个人能听懂他的话。有几个能听懂的,如这个太卜郑詹尹听懂了,但却顾左右而言他。所以问不问,卜不卜,没有用。屈原只是借用这个形式,来释放一下自己的愤懑。
屈原是伟大的,但他也是孤独的。他看清了事物的本质,知道自己无力回天,心胸是坦荡的。但一想起那些谗佞小人的嚣张跋扈,想起自己的国家就这么给毁了,心绪也不免愤慨和不满。找不到报国之门,又怎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正因为这篇楚辞反应了这种心绪,所以我用草书来写。这篇楚辞在诗里属于长篇,有三四百字,一般的宣纸写不下,因而我用了双八开的长宣。
卜居(原文)
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资料与图片由《军旅之声》公众平台提供

上一篇:小书生在苏轼面前班门弄斧,当场写首《渔家傲》,让自己一词成名
下一篇:国学大师书法大师启功作品欣赏「50幅」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