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写一百年的书法是什么境界?看看老书家孙墨佛的书法就了解了!

写了一百年的书法
孙墨佛先生活了一百余岁,他身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历尽百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从贫瘠衰弱走向富强,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
他一生以诗酒为伴,笔墨纸砚法帖从未离身,青年之时即被人称为“孙颠三癖”。
他钟爱书法,自四五岁起临池不辍,晚年更是勤奋有加,年逾古稀后,他坚持每日黎明即起,挥毫写字后方进餐,可以说写了整整一百年的书法,也算是书法界的一位奇人。
遍访名师
谈到孙墨佛先生的取法,他出身于文人家庭,四五岁时已开始读书习字。
对于书法,孙墨佛受过严苛的馆阁体训练,同时受家乡山东莱阳的地域影响,莱阳地处胶东半岛,自古为文人荟萃之地,名家辈出,附近还留有大量的刻石题字,如著名的云峰山刻石、蓬莱阁苏东坡刻石、崂山赵孟頫刻石等。
孙墨佛自幼备受熏陶,加之他对书法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勤学苦练,十余岁时,他已在家乡小有名气,每逢过年,都为自家和乡亲们书写春联。
他还曾多次登门求教于乡贤王垿先生,王先生为帖学大家,清末状元曹鸿勋入室弟子,官至法部右侍郎,曾出任国子监祭酒。
王垿行书七言联
王垿先生擅长榜书,其书法在清末民初的京津、齐鲁一带名气极大,至今北京仍流传着“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之说法。
孙墨佛早年习书受王垿影响,以颜柳为基,取颜书之刚劲、柳书之挺拔,后渐习北碑,曾求教于寓居青岛的碑派书家康有为。
康有为行草书立轴
23岁时,孙墨佛经同盟会会员刘大同(刘大同(1865—1952),原名刘建封,后更名大同,号芝叟、疯道人、芝里老人、天地钓叟,山东诸城人。清末秀才,后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任安图县知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积极响应,举义旗于安图,创立“大同共和国”。为赵尔巽、张作霖镇压。后至大连,1912年,在大连创立平民社,参与奉吉独立运动。后追随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17年,参与护法运动。1925年在上海主办《野语》杂志,进行反封建宣传,针砭时弊。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在自己创办《》上发表文章,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义举,导致报馆遭查封,本人也险遭暗杀。1938年,日本侵略者邀他出任伪职,被他断然拒绝,当场撕毁文契,后遭特务暗杀,头部中弹幸“创甚剧而卒未死”。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曾专程探望寓居天津的刘大同先生。1952年病逝于济南。)先生介绍,加入同盟会,并以刘先生为师,刘大同精草书,在同盟会中颇有名气。
尊崇碑派
青年时期的孙墨佛憧憬革命,爱国之情呼之欲出,书法喜刚健挺拔一路的风格,他此时期创作以魏碑融合草书,用笔刚劲雄浑,笔画纵横,时而运用一些隶书笔法,提按顿挫处带有康有为书风的特点。
从孙墨佛早年的书法推断,他喜爱碑派书法,楷书取《石门铭》、《郑文公碑》之精华,以康有为笔法驾驭,并将草书运用其中,作品大气磅礴,如脱缰之马纵横捭阖。
孙墨佛指书
他还擅长运用飞白,能在作品中表现出墨色的枯湿浓淡。其最过人之处在于用笔强健而不逾矩,如凌云劲笔,且能将魏碑与草书巧加结合,这种风格在清末民初的士人中并不多见。
据笔者分析,其有些书学思想与民国元老于右任近似,虽未查到他二人交往的记录,但他们对于书法的一些理解想通,于右任先生早年亦致力于魏碑并逐渐融入草书笔法,为之后成为“一代草圣”奠定了基础。
孙墨佛行草书四条屏一
孙墨佛行草书四条屏二
孙墨佛行草书四条屏三
孙墨佛行草书四条屏四
于右任草书五言联
孙墨佛先生书法亦从唐楷、北碑入手,渐融合草书,但孙先生书法似乎精密处不及于老。
其书优点在于方笔较多,劲挺雄浑,但缺点在于用笔盘屈过甚,求笔画间的萦带照应,但失之凌乱。(未完待续)

上一篇:企业文化&书画(二)|真诚待人,用心做事
下一篇:书法行书行气技法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