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三国时期曹魏与吴国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比较

隶书比较
由于地域的关系,曹魏隶书直接传承东汉是顺理成章的规律,因此刘涛先生认为:魏国隶书是汉末八分的延续。(《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刘涛)这种延续包括技法、形态、风格的继承,曹魏现存的隶书碑刻大部分可以找到出处。如《上尊号奏》、《受禅表》、《三字石经》风格上与东汉的《熹平石经》如出一辙,如(张盛墓志》与《张迁碑》的相似性。曹魏碑刻隶书整体而言强化了用笔的装饰性,注重起收的细节处理。为契合庄重严肃情境,理性严谨使得线条过于平硬。规范、矫情、不自然的成分多了,而作品中质朴、厚重、苍茫、大气的气息却是一种缺失。相比曹魏隶书,吴国碑刻隶书虽不及曹魏隶书的数量。

但从《谷朗碑》的风格形态上看,亦隶亦楷,是一种独特的书体。形态上更接近于《鲜于璜碑》、《赵仪碑》等方整典雅的碑刻。《谷朗碑》弱化了横、撇、捺等笔画的飞动性,继承了汉隶古质的一面。用凝练含蓄的笔触表现高古、质朴、温雅的神采。
吴国隶书相比曹魏隶书,有其自身的特征。-个时代能有一两块风格迥异的碑刻,也是殊胜之事。吴国留给历史惊喜。书法历史正常发展,曹魏、吴国隶书全盘继承汉代隶书再正常不过。然而,吴国的《谷朗碑》却能以其独特的面貌与汉隶媲美,在风格形态上显示出其自身特点。而同处于过渡时期书法嬗变时段。曹魏隶书完全承载汉隶,看不出过渡时期书法转型的佐证书作。这种全然的继承模式,一定程度上说明,曹魏在重大场合仍以传统隶书为依托。

而吴国隶书《谷朗碑》则是大胆奇特。一种书法风格的出现定有其背后深沉的原因。像吴国亦楷亦隶的《谷朗碑》,我们很难从封尘的历史里钩沉出风格形成的脉络。但从长沙走马楼吴简隶楷中可以看出隶楷这种书体在吴国民间已是流行。刘涛先生认为这种隶楷形态的隶书是俗笔隶书四而《谷朗碑》则是把俗笔隶书典雅化。更讲究造型的美感,整体做疏朗整齐处理,使得碑体静穆雅和。可以说《谷朗碑》是艺术化的俗笔隶书。
曹魏隶书中,《鲍寄神坐》、《鲍捐神坐》与吴简隶书《黄朝名刺》、《史绰名刺》均是日常实用隶书。在形态上有共同之处。曹魏二鲍神坐是曹魏时代隶书的异类,撇捺飞扬,不同于其时代严整直硬的碑刻,相比之下多了夸张随意。而《黄朝名刺》、《史绰名刺》飞动的用笔却是浪漫舒张,充满喜庆色彩。

曹魏砖文隶书与吴国砖文隶书整体书风方整、古朴、苍茫。没有过多波挑飞动用笔。相比之下,曹魏砖文隶书比吴国的端庄整饰。而吴国砖文隶书多了融合,即融合篆隶,融合隶楷。吴国砖文隶书形式感更强,书风也较为活泼。

楷书比较
曹魏楷书已经完成了隶书向楷书书体的变革转变,而吴国楷书保留着大量隶书笔意,仍然处于书体的转型期。曹魏时期楷书与吴国楷书显然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面貌。曹魏时期古体书法用于庄重场合,然而在实用领域今体书法备受推崇,以现存钟繇楷书最为典型。从现存史料上看,曹魏楷书主要有钟繇的楷书刻本。曹魏的楷书书简极为罕见。民间楷书是否如钟繇楷书一样基本脱离隶书型制,不得而知。应该说钟繇是曹魏时期楷书的集大成者,钟繇楷书已能代表整个曹魏时代的楷书特征。

钟繇的出现亦非偶然,其家势有学门的背景,《三国志》卷十三《钟繇传》里提到其祖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余人,为郡功曹。钟繇在书法上得到了家族书风很好的传承。从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与其章程书的联系上看,钟繇的楷书意示着楷书在官方文书中已经普及。从书法史脉络上看,这--新的书写样式,直接影响了魏晋楷书乃至行书的发展。而吴国楷书,随着1996年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揭开了历史神秘的面纱。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墨迹楷书。穿越千年时光。细微的笔触仍精彩存留。

首先,从楷化程度来比较。与曹魏楷书相比,吴简楷书讲究实用便捷,没有太多讲究,平常书写,自然流露。在实用的情境中保留了民间书法质朴本真的一面。同时,也留下了书体转型时期中,正在演变的楷书风貌。如果从隶书到钟繇的楷书这一书体的嬗变,我们也会感觉是突变。然而,从隶书到吴简楷书的过渡,我们能清楚地体察到隶书向楷书蜕变过程的痕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曹魏楷书体现的是隶书向楷书变体后的结果。而吴简楷书,为我们提供了由隶向楷变体的过程。对于深入挖掘其转型因缘提供了很好的佐证依据。因此,不能以楷化的程度来判定曹魏楷书与吴简楷书的优劣。

其次,就审美的角度而言,曹魏楷书与吴简楷书审美风格差异中各有审美意蕴。曹魏楷书精致讲究,匠心独运,点面虚实避让组合优美。楷书的整体章法形式已经完备,章法上已有审美追求与审美表达。如钟繇《力命表》以字紧行宽的形式,营造出疏淡空阔、典丽文雅的审美情境。《荐季直表》温润细腻与高古厚重的笔调同在,看得出钟繇驾驭楷书精准高超的水准。而《贺捷表》笔画秀润体势飞动,似有浪漫抒情的意态。

《宜示表》字字珠玑,用笔一板一眼,沉着到位,笔画沉静。严谨讲究中无半点信笔飘忽,典雅端庄里开正统楷书之先河。这都体现出钟踩楷书的高超水平。相比之下,吴国楷书带着浓厚的民间色彩。吴简书风朴素而少修饰,用笔多以率性而为,起笔收笔力求便捷。笔画之间关系也少有推敲,更像是隶书书家写楷书,带着浓厚的隶书笔意和感觉,而非以楷书的规矩和法度来书写。当然,吴简书写者还没有楷书的自觉性,楷化只是初级阶段,并带着浓厚的民间气息。没有像曹魏那样,有名流书家加以艺术化提炼与升华。

再次,从楷书技法上比较。吴简楷书书写随性,结体比较随意,楷书技法较弱。与钟繇楷书比起来,楷书的艺术化程度不高。较少考虑线条的大小、长短、轻重、疏密等技法处理。吴简楷书用笔平直厚实,字形多以横向取势。多重笔,少提按顿挫,少轻灵之笔润。吴简楷书朴实中带着憨厚率真,信笔而书,没有太多刻意的痕迹。以吴简楷书《朱然名制》与钟繇的楷书相比为例。从空间角度上看。《朱然名制》结体平实无奇态。其横画基本是水平,不像钟縣楷书的横面有俯仰取势。钟繇楷书空间造型丰富生动。线型组合上看,钟繇线条不仅精致到位,线型讲究大小组合、避让伸缩、呼应顾盼、规整中求变化。相比之下,《朱然名制》则用笔平直,少轻重搭配,线型大小组合也不是很协调。

行书、草书比较
曹魏、吴国行书、今草仍处于初级阶段,用笔速度提高笔意连续,但没有形成特定的书写法度样式,其书写形式应该属于日常自然书写。
曹魏时期行书、草书相对于吴国而言作品史料鲜见,历史上记载也不多。南朝齐王僧虔《论书》记载钟繇擅长三体,其中一-体是行狎书即行书:锺公之书,谓之尽妙-三日行狎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可见钟繇行书在历史上已有影响。卫觊则擅长章草。由于没有作品,仅仅靠文字记载,我们很难直观形象地感受理解他们的书法风格。因此,曹魏行草书的研究-直难以深入。

相比之下,吴国在行书,草书上多有作品传世。行书多见于吴简当中,草书则有东吴草书名家皇象的《急就篇》以及吴简草书。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人皇象作草,世称沉著痛快。《急就篇》单字以章草为之,流变自如,波磔分明,又兼有隶书笔意,是章草的典范。而吴简的行书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独特的行书形态:隶书的蚕头燕尾仍未完全消失,笔画之间的衔接,字的节奏因用笔的速度提高而变得流畅。如长沙走马楼吴简《聂仪赋税账》中的其米四斛、其旱田不收钱。用笔的轻重、笔势的连带跃然纸上,行意甚浓。

唐兰认为:三国时代流行的草书是章草,典型的今草还没有出现。但从吴简草书来看,其草形也不似章草,更像是今草的雏形。吴国草书章草与吴简俗笔草书同在,从传世的长沙走马楼吴简草书《录事倬潘琬考实许迪盜食盐贾米事木牍》中的草书然考人当如法官不得妄加毒痛是长沙郡太守的批语,字字独立,其中的人字捺笔也没有像章草-样做波磔处理,而是轻顿下带,其用笔特征已接近于今草。

上一篇:挥斥方遒——王勇书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展在黄鹤楼开幕
下一篇:匠心苑-中国书画集珍拍卖鉴赏(七)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