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在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上,郑付忠的草书作品成为获奖的作品之一。郑付忠从大学本科直到博士生毕业,读的都是书法专业,算得上地地道道的科班出身。他的获奖作品,书写水准很高,也很有个性,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长江杯书法展开幕式
郑付忠这件草书作品(下图)以土麻纸书写,用纸讲究。纸质粗砺简古,给人以新鲜悦目的感受。作品由8小块分4段拼接而成。虽有拼装,却因纸色协调统一而不显花哨。
他的书写以孙过庭《书谱》为根基,并融入《十七帖》、汉简、章草等成分。从书写上看,郑付忠对规整的写法没有多大兴趣,不愿随波逐流地混迹于浩浩荡荡的书写队伍之中,不追求形似的套路,而多取古人意象。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郑付忠获奖作品(原作为竖式)
这件作品大胆落笔,不拘细节,试图摆脱一味讲求外形合度的条条框框的羁绊,实现临摹与创作的有效转化,找到一条别具一格的新路,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活力。在抛开碑帖范本,不受法理约束时,往往容易走入火气、俗气、霸气等误区。而郑付忠则不然,他随手写出的字形是脱俗的,大气、率真。
郑付忠喜爱挥洒自如的状态,作品书写轻松自然,从用笔上看,线条酣畅,一无滞碍,如游鱼得水。由于他具备驾轻就熟的本领,成竹在胸,从而能做到一任点线从心底流出。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作品局部1
作品涨墨处积墨成团而不失灵动,转折处显其骨,运笔中藏其气,线质硬朗劲挺且能刚柔并济。他在作品中不停地使用弧线、圆线,甚至出现“画圆”的倾向。他在大胆“画圆”的同时,不忘在作品中加入直线硬线,形成对比的格局。
从结体上看,字形蓄势丰沛,注重夸张,奇崛中含温厚,雄浑中蕴妙趣,能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从章法上看,作品每一小块都呈现出字距疏朗、字字独立的特征。这种摆布与《书谱》类同,稀稀疏疏的阵势,如星散天,得宜,自然,而整体布白既有群山压顶的气势,又有闲云野鹤的格局。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作品局部2
作品字与字之间虽然连属较少,但笔断意连,呼应得体,通篇一气呵成,气势贯通,作品呈现出隽永、含蓄的韵致。在情感与理智方面,郑付忠的情感无疑占了上风。从作品中可观,他创作时的情感是强烈的。他采取游移传统规律、运用变异与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情感,作品表现出一种反理性、反正常的意向。
郑付忠的作品追求书法个性,任情肆意的挥写中,流露出一些随便、不经意的成分,比如有的字结构不规范,难以辨认;有的笔画模糊,交代不清;有的笔法雷同,缺少变化;有的夸张略显过度。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作品局部3
夸张变形的运用,往往能获得一些书写的趣味性,运用得当,能够增强作品的灵动感,但如果使用过度,流于习气,就容易走入“野”的误区,失去书法本身应当具备的雅致与醇和,从而降低作品的格调。总之,放情挥洒是书写大气的表现,但“挥洒”还需有“度”。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作品局部4
该作所书写的内容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不得不提及的是,作品有几处书写有问题,如:首段漏掉“缘溪行”三字;“夹岸数百步”写作“夹岸数十步”;“复前行”写作“复行前”。
第二段“鸡犬相闻”写作“鸡犬之声相闻”。第三段“黄发垂髫”写作“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写作“怡然自得”。第四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写作“此人一为具言所闻”。落款“节书《桃花源记》一则”也不够准确,“节书”就“节书”嘛,何来“一则”?
如此这些错漏,甚至“硬伤”,本应该可以避免,但由于作者留心不够,致使作品的耐读性大打折扣。
书法博士全国书法展获奖,作品竟有硬伤?
郑付忠作品

上一篇:草书之文征明满江红
下一篇:十三位忻州历史名人收集全了,读懂了他们,就读懂了忻州 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